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之窗 > 工会工作 > 正文

学工故事 | 杨海霞 我与化大

【来源:学工故事 | 杨海霞 我与化大 | 发布日期:2022-06-11 】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与母校相识已经27年了。这么多年,我看到了母校不断的发展、变化、壮大,同时我也在母校的怀抱中一点一点地成长了起来,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母校情一直深深地存在我的心中。

1995年9月,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懵懂未知的我带着理想、怀揣憧憬,走进了沈阳化工学院。初入大学校园或者是说初次来到大城市的我心里充满了忐忑和迷茫,但很快被学校迎接新生的氛围和热情周到的关怀取代了。迎新的老师和学长热情地引领我报到,耐心详细地向我讲述学校的情况并叮嘱我报到程序和注意事项。就这样,在母校的热情接纳下,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

大学四年,我们在辽化技校(学校借用)度过一学期,在新校区(现在的校区)一学期,在老校区(位于铁西区南六马路与爱工街交叉路口附近)三年。因为当时母校的新校区正在建设当中,我们这一届部分学生第一学期在辽化技校度过。不过,我们接受的教育是正宗的化院教育,学校天天有大客车接送老师为我们上课,不管刮风下雨,丝毫也没影响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第二学期我们来到了新校区。当时,新校区仍在继续建设当中,只有两栋宿舍楼、一栋教学楼、一个食堂和一个小操场。所有的道路都是沙土路,每到一处,便是黄土蹭满鞋。记得当时同学们都戏谑地说,我们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脚有黄金咱怕啥”。大二时,根据专业的不同,有的回到老校区,有的仍在新校区学习。

大学四年,母校虽然正处于艰苦创业阶段,但仍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各类资料、图书,人文资源、实验室、校园文化让我们人生中最美的时光不只是欣赏美景,更丰富了我们的内涵,老师的谆谆教导让我们从懵懂的中学时代醒来,为我们适应社会生活提供了更多的经验。

2001年9月,我再次走进母校,也许是冥冥之中与母校的缘分更深更长,也许是我依恋母校的情深意长,我考取了母校的研究生。再次走进母校时,我欣喜地看到,母校变了,变得更美丽了,变得更壮大了,往日的沙土小路变成了今天的柏油大道,往日的孤零零几栋小楼已经被现在鳞次栉比的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所包围。学生宿舍楼不再是以前的男生一舍,女生二舍两栋楼,而是出现了大学生生活城。校园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真不愧是辽宁最美校园。同时,学校也新开设了好多专业,甚至新增了许多学院……毕业后短短两年实践,母校发展壮大了很多,我内心的狂喜不可形容。因此,那时的我也常常和远方的大学同学谈起“什么时候回母校看看啊,母校现在老大了、老漂亮了、老厉害了”。同学们也常常笑我“真是一个老沈阳了”,当然说笑之后同学们确实更加想见母校了。

七年的学生时光,我在母校的日夜浸染下逐渐褪去了曾经的青涩和稚气,一点一点地长大,一点一点地成熟,看着学弟学妹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增长,看着学校的仪器设备日趋完备,看着学校一天天地发展壮大为具有化工特色的多学科综合性的沈阳化工大学,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母校,承载了我的青春和梦想;母校,给与了我科学文化知识;母校,教给了我做人做事的道理;母校,向我展示了教育事业的伟大和荣耀。200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我光荣地加入了母校的教师队伍,进一步融入到母校的血脉中。

如今,做辅导员工作18年多了。工作当中,我时刻不忘当年恩师的教诲,用我的爱心、耐心和细心为我的学生能够认真充实地度过大学阶段做着正确地引导;时刻不忘母校对我的培养,用我的努力认真工作来回报母校的培养之恩。本着“踏实做事,诚信做人”的宗旨,一心一意地做着学生工作。我一直认为只有成为一个对学生亦师亦友的辅导员才能在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科学地引导学生直至成功。以身作则,诚信做人,引导学生做诚信大学生。信任是正确认识学生的基础,也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只有付出诚心,表露实意,才能让陌生的学生变得熟悉,让学生成为我真心的朋友。工作当中注重用诚信来引导学生,不光引导学生怎样在学校做好学生,还要引导学生在社会中怎样做人。因为只有知道怎样去做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当指导的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看到他们获奖时的微笑;当劝导调皮贪玩的学生好好学习后,他诚恳地道谢时;当毕业生离校时,有学生眼含热泪和我拥抱告别时……这时的我不仅深刻地体会了教育的艰辛,也深刻地体会了教育的荣光。

亲爱的母校,我与你相识二十七载,紧密相依,情情深意长。但我没有生花妙笔,描绘不了母校承载的点点滴滴,抒写不尽我的感恩之情。在母校将要迎来70华诞之际,真挚祝愿母校继往开来、再创辉煌。